2009年6月28日星期日

冷血動物

前幾天報章出現一宗駭人的頭條新聞:逆子回家向母親索取數百元不遂,揮刀狂斬母親四十刀後逃去,後來若無其事地到殮房認屍被捕。

這個二十五歲的兒子沒有精神病紀錄,行兇基於一時情緒失控,但是狂斬四十刀,別說是生母,就算對付仇人,也太過兇殘了吧。兇手是獨生子,父母恨鐵不成鋼,自小對兒子的管教十分嚴厲,他初中後變成雙失青年,終日沉迷打機,與父母關係更加惡劣,於是離家自住,久不久回來索取零用錢。犯罪心理學家作出一番分析,兇手長期被母親責罵,被指「篤眼篤鼻」和無用,加上長期無業和常遇挫折,產生自卑感並對社會不滿,內心積壓了許多憤怒,索錢不遂只是一條導火線。臨床心理專家則認為,疑犯是一個沒親情的冷血動物,起因是自幼缺乏母愛,甚至自小缺乏家庭溫暖。

我曾看過一段話:「有些孩子,在寂寞乏愛的環境下長大,會產生激烈的情緒,做出超常暴烈的行為,以引起他人的注意。」自幼缺乏愛的孩子,長大後同樣不懂得怎樣去愛人,可能會一方面渴求愛,一方面卻糟蹋自己或糟蹋別人對他的愛,潛意識地作出報復。

我相信這個疑兇的父母可能對兒子用錯了愛的方式,但絕非不愛他。中國人的感情比較內歛,很少像西方人那樣,把我愛你掛在口邊,關懷很多時是放在心中。上一代較難放低父母的尊嚴,跟子女交換自己內心的說話,當互相無法溝通,隔膜和誤解自然愈來愈深。

並非這一代的孩子才會缺乏家庭溫暖,以前那一代很多父母為生活奔波終日外出謀生,也沒有時間關心兒女,兒女犯錯時,打罵幾乎是例行公式,現在幾歲大的小孩已經懂得報警控告父母虐兒了。這一代的孩子一個起兩個止,十分矜貴,但卻好像特別脆弱,又特別情緒化,而且特別容易學壞,十二歲失身、十三歲糾黨打劫的士司機、十四歲索K、離家出走,這跟社會風氣有關吧。

父母責任重大,無論在自己的婚姻上,或管教子女的方式上稍有差錯,都有可能影響子女的一生。看見種種不愉快的社會現狀,更加覺得,不生孩子不是人生的一個遺憾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