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8日星期四

騙人精

下班後跟同事逛商場,在商場電梯內遇到一個大約六、七歲的小女孩,用不滿的聲音抗議她的母親答應過如果她考到前三名,就獎她一部遊戲機,結果卻沒有遵守諾言。她見母親沒有反應、一臉漠然,於是將抗議升級,改為炮轟:「你沒口齒!講過的話不算數!」「你騙人的!」「你不守信用,是一個騙人精!」「騙人精!卑鄙!沒人格!」此時剛好到了我想去的層數,為免那位母親尷尬,我沒有再回望她的表情。

一出電梯,同事就忍不住批評:「現代的父母一用體罰去管教子女,就立刻被控虐兒,所以孩子才會愈來愈難教!才幾歲大的孩子已經目無尊長,在公眾場所也如此放肆,在家裡如何,真是不敢想像,實在太可怕了!」我絕不贊成孩子目無尊長,但對這件事,我的心中另有想法。

我相信沒有父母會告訴孩子,言而無信是一種高尚的品格吧?「欺騙別人是卑鄙、沒人格的行為。」這種觀念,很可能就是由大人灌輸或是從大人的對話之中吸收回來。當成年人發現被騙、滿腔怒火的時候,是不是也會用類似的說話去指責欺騙自己的人?那位母親不買遊戲機,可能因為她當初只不過是隨口說說,並非真的答應,亦可能另有其他理由所以臨時改變主意,例如經濟不許可,又或者怕女兒會沉迷打機而令學業退步等等。但小孩子眼裡的世界非黑即白,欺騙就是欺騙,他們還未有成熟的智慧去諒解有些失信是無心的,並非故意或惡意欺騙。兒童不會像成人那麼在意自己在公眾場合的形象,說出心中的話時,亦不會先將言語修飾過濾,否則就不會有「童言無忌」這句成語了。

小孩心裡的天秤,跟大人是不一樣的。應允子女會出席家長日、應承不會沒收孩子的利是錢、答應買禮物、吃自助餐、一家人去海洋公園等等之類,大人覺得只是一些小事,就算食言也沒有什麼大不了,但在孩子的心目中,那是重要的大事。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,發覺被常常教導孩子不要說慌的大人欺騙時的感受,但礙於大人的威嚴,敢怒而不敢言,當時很不明白為什麼大人有權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,孩子就沒有這樣的權利?

如果我是那位母親,回家之後會教訓女兒應該尊重父母、不得對長輩無禮,但會同時提醒自己,以後不要再對孩子輕易許下一些不肯定能否兌現的承諾,當時令他們失望,好過事後對他們失信。做不到的事不要答應,答應了就一定要遵守諾言,自己首先樹立一個好榜樣,才能期望孩子成為一個光明磊落、言而有信的人。

對啊!教育孩子是一項非常艱巨的重任,說時容易做時難!所以才有那麼多覺得沒有兒女不是一種遺憾、寧願養寵物也不願生孩子的夫婦,在愈先進的國家,當地嬰兒的出生率就愈低。

42a

2 則留言:

  1. 順口講講乃事小~~但失去承諾就失去了信譽!那何來尊嚴何以尊重??

    錯就要罸~乖就要讚~那是理想当然的事~區區一部遊戲機~經濟不景不成理由~沈默玩樂也不成理由~

    從少就教會他講大話~那怕大時會...

    學壞唔需要三日~不過想學好就三年都怕唔夠

    回覆刪除
  2. 父母有時唔係故意教小朋友講大話~但係佢地成日唔記得以身作則~
    祝你做到一個成功既好daddy!

    回覆刪除